據-,我國目前汽車保有量占1.1%,然而每年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卻超過7.3萬人,兒童安全帶,差不多占到的17%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兒童時期缺乏-引導,造成為數眾多的成年人安全意識淡薄。為此,-:交通安全教育要從娃娃抓起,同時,父母自身也應樹立-的榜樣。
在日本的廣播中,每隔12分鐘都會報告一次交通情況。日本的出租車內一般都裝有小屏幕的電視機,以隨時接受交通管理部門的指導和教育。在日本的各主要街道上,可以看到矗立著的巨型告示牌,宣告本地區前-的情況,兒童安全故事,在一些路口還赫然立著4米高的木牌,兒童安全鎖,上面用紅字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有人在此因罹難,以警示人們注意交通安全。
日本的少年兒童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教育,交通安全知識編入了他們的語文、算術、畫圖等科目中。經常通過郵局向學齡前兒童贈送宣傳交通安全常識的玩具,使其從小能通過活潑的形式提高安全意識。
此外,上許多的還專為兒童制定了《兒童過街法》,對兒童加以保護。德國的《兒童過街法》內容為:白天給兒童佩戴斜在肩上的彩色綬帶,夜間過街時穿發光衣,行人、車輛看到后要主動停下來,讓兒童先過街。
智利規定:上學或放學時,每個路口都要有一位值日學生站在馬路中間,舉起戴紅色手套的左手,為學生們安全過街“發號施令”,行人、車輛都要主動讓路。
兒童安全保護作為汽車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,已經越來越受到汽車廠商的重視,以至斥巨資研發車內兒童保護技術,以提高整車的安全水平。目前,很多兒童保護裝置已應用到各種車型中,只要正確使用這些安全裝置,兒童乘車的安全系數會大大提高。
車窗防夾技術
有資料顯示,美國平均每年有超過40名兒童被電動車窗夾住窒息而死。車窗防夾技術作為較早開發的兒童安全保護技術已經普遍應用到各-車型中,但在我國,這項技術經常只被應用在前排車窗上,卻忽略了兒童經常乘坐的后排。
據介紹,車窗防夾技術是通過“觸覺”和“視覺”來實現的。所謂“觸覺”,就是當電動車窗機構感觸到有異物在玻璃上,會自動停止玻璃上升工作。防夾電動車窗在關閉的過程中,驅動機構中有電子控制單元ecu及霍爾傳感器時刻監測著電動機的轉速。當霍爾傳感器監測到玻璃上的異物時就會向ecu報告信息,ecu發出指令,使電動機停轉或反轉下降,防夾電動車窗于是停止移動或下降。依靠“視覺”是較-的一套控制系統,它實際上是一套光學控制系統,東營東城兒童安全,監測有無異物在電動車窗移動范圍內,從而控制玻璃移動,無需異物接觸到玻璃。這個光學控制系統主要元件是光學傳感器,它由紅外線和組成,安裝在車窗的內飾件上,能連續地掃描的區域。這個區域一般指車窗玻璃向上移動時,距離車窗上沿4~200mm范圍內。一旦檢測到有異物,傳感器會極迅速把信息反饋至ecu,ecu發出指令使電動機停止運轉。由于這種裝置小巧、裝嵌隱蔽、技術-,所以被稱之“智能無接觸防夾玻璃”。
據了解,目前多數車型所采取的都是通過觸覺感知的系統,只有一些車才具有視覺監控的功能。如果觸覺和視覺共同作用,那么防夾電動車窗就十分安全了。
不要讓小孩獨自坐后排
兒童獨自坐后排的危險性不亞于坐在前排的危險性,好動的小孩有可能拉開門窗發生意外,在汽車發生緊急情況時無法照顧好自己,因此盡量不要獨自一人開車帶著小孩乘車。
不要將小孩一個人鎖在車內
很多家長出門辦事為了安全起見,往往將小孩單獨鎖在車內,殊不知這樣也是非常危險的,小孩好玩好動的天性、車內密閉的空間都可能是小孩潛在的。
不要讓小孩圍著汽車玩耍
停車場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,尤其是對身材矮小的小朋友來說,容易被駕駛員忽視,很容易出交通事故。因此家長一定要教育并引導孩子千萬不要在停車場玩耍,尤其不要蹲在車輛的尾部。
穿行非人行道馬路靠道路右邊行走
當穿行十字路口或過快車道時,一定要-注意安全。有人行道一定要走人行道,沒有人行道時,要靠道路的右邊行走,并且面對著車流的方向。過馬路時,看交通信號燈,走橫道線,并做到“停、看、過” ,10歲以下的兒童,盡量不單獨過馬路。
認識車輛的指示燈
家長或學校要教導孩子認識車輛的指示燈, 如車輛的轉向燈、剎車燈等,這樣便于孩子在路上能基本了解車輛的動態情況,以判別車輛移動的方向,從而避免發生搶道現象。
出門盡量穿顏色鮮亮的衣服
在天氣陰暗或下雨時,家長要給孩子盡量穿上或戴上顏色鮮亮的衣服或掛件,有條件的要穿戴有反光材料的衣物,方便駕駛員在馬路上容易看到孩子,從而避讓。